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最新公告: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深圳蓝图愈发清晰赋能数字经济,共创智慧未来 | 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在深圳举行2023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即将开幕2023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向您发出邀请!关于征集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的通知
当前位置: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 智慧医疗 » 智慧养老未来可期,但目前发展亟待破局

热门文章

最新发布

智慧医疗

智慧养老未来可期,但目前发展亟待破局

时间:2017-09-28 10:54 浏览:2319 来源: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成为在信息化时代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剂良方”,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民众,都对此抱以极大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亟待打破。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成为在信息化时代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剂良方”,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民众,都对此抱以极大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亟待打破。
    
    
    缺乏顶层设计,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严重阻碍了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老年人群体对各种信息化科技手段不熟悉,使智慧养老产品推广陷入困局;相关养老产品的品种单一,且“智慧”程度不高,价格不菲,使老年人接受意愿不高;商业模式仍不清晰,也是制约智慧养老产业化的重要原因。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我国的智慧养老发展急待破局。
    
    
    可喜的是,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民众,对待现状都没有坐以待毙。“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自身情况,纷纷出台智慧养老政策。
    
    
    从产业发展来看,社会融资的快速增长从某个层面反映了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14到2016养老领域的融资额度、融资次数和平均融资额度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6年,养老行业的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发生了17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8758万美元,平均融资额度为584万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智慧养老消费人群的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习惯在改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老年人口上网的人数增长了近一倍,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使未来智慧养老的推广难度有所降低。
    
    
    缺乏统一的体系
    
    
    谈到智慧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专家普遍认为,首先是缺乏统一的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政出多门、标准不一,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
    
    
    智慧养老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在智慧社区、大数据发展中同样存在。在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标准缺失、多部门职能无法统一调控,大数据难以整合,如此种种,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难题。
    
    
    从智慧养老的发展来看,它离不开平台建设,而平台业务内容非常多样,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这样往往会面临数据导入平台不畅的问题,而且不同部门导入的数据经常出现重复或相互矛盾。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导致在智慧养老的实践过程中,众多养老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标准判断,并且对整个智慧养老服务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智慧养老产业,缺乏监管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缺乏统一的体系使智慧养老试点的成功经验不能有效地推广开来。虽然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智慧养老试点,但却出现了成功试点的经验无法复制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宋煜在“GIC全球物联网+智慧健康生态大会”上说,智慧养老最根本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会出现试点一个成功一个、但成功一个不能推广一个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三部委于今年2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产品标准,建立统一的设备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检测计量等标准,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此外,要加快建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健康信息、养老信息等信息平台,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积极推动各类健康养老机构和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老年人接受程度低
    
    
    从目前的智慧养老市场来看,最主要的是智能终端产品和云平台,以实现对老人的健康管理和预警。
    
    
    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培育消费者,在智慧养老产业,就不可避免地要培育老年人消费市场,但这正是目前众多企业和机构遇到的难题。
    
    
    智慧养老产品要由老年人来操作,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个难事。智慧养老50人论坛成员徐向华在“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智慧养老分论坛”上举了这样的例子:对于年轻人非常方便的蓝牙设备,当它变为蓝牙血压计、蓝牙血糖仪的时候,需要老年人去寻找手机的应用程序,有时还需要检查手机是否联通了WIFI,以保证亲人能够及时收到测量数据,这个过程就足以会令老人的血压升高了。智能手机中的应用软件,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智慧养老软件往往无法获得老年用户的青睐。
    
    
    老年人的信息渠道比较狭窄,这为推广增加了难度。加之老年人往往生活阅历丰富,思想保守固执,不易被说服。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正伟对此深有体会,他在“GIC全球物联网+智慧健康生态大会”上说,“2013年我们启动中关村智慧健康专委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2015年我们搭建了中关村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走遍了全国近一百个城市,为了健康养老我们提出了暖老计划,我们对养老没有特别深的理解,就盲目地把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和各种各样的医疗、保健用品搬到社区里,但实际上在社区里,老年人根本不买单。后来发现要做好养老这件事情,先要从暖心做起,你要跟老年人交朋友。”
    
    
    此外,目前的智能终端设备五花八门,但很多产品的实际功能与所描述的功能不符,数据测试、报警信息、定位等方面都存在不准确的现象。这更加使老年人对这些所谓的“智能”产品产生了排斥心理。
    
    
    另外,现在与养老相关的智能产品价格较高,也是目前智慧养老推广受阻的原因之一。深圳龙岗区民政局批准设立的第一家民营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赛盟养老集团CEO方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赛盟养老机构在智能化设备上引进得并不多,主要集中于呼叫感应器等一些严格意义上算不上“智能”的设备,至于云平台之类的并未采用,方丽华表示,对于智慧养老,主要还是钱的问题。虽然拥有智能设备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但可能需要在更大型的养老院应用。而且,如果设备太高端的话,一方面像赛盟这样的民营机构无法承担,另一方面,即使机构有了这样的配置,也不一定是所有家庭能接受得起的。
    
    
    商业模式不清晰
    
    
    在发展智慧养老的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少机构和企业通过智能化设备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但大家通常会忽略老年人日常起居方面的需求。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智慧养老都在客户端发力,往往忽略了需求对接。养老服务需要通过细化分析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需要搭建信息开放平台、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还需要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产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上门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目前健康管理平台仍以线上咨询为主,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医疗产品的认同度也还停留在较低阶段,还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因此,以“平台+医生+患者+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互动模式将更具价值。
    
    
    长期研究老年病的主治医生赵丽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需求对接之外,国内智慧养老产业还处在一个市场开拓阶段,大多数项目还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智慧养老“概念多于现实”。养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要靠市场收入,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资源分配等,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商业模式,以真正启动这个市场。
    
    
    《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民办公助、企业自建自营、公建民营等多种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基本、保障性服务由政府保底购买,高端、个性化需求由市场调配的运作机制,推动用户、终端企业、系统集成平台、健康养老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实现共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
    
    
    智慧养老未来可期
    
    
    尽管我国智慧养老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可喜的是,我国的老年人群体对于网络等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0亿,占总人口10.8%。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7.31亿,普及率为53.2%,其中60岁以上占上网总人数4%,占60岁以上人口的12.7%。而根据CNNIC以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6.32亿,普及率为46.9%,其中60岁以上占上网总人数2.1%,占60岁以上人口6.6%。由此可见,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上网的人数增长了近一倍,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使未来智慧养老的推广难度有所降低。
    
    
    国家对未来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也愈加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并指出要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养老智慧社区建设;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了发展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国家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与养老信息和智慧服务平台合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智慧家庭健康养老示范应用,调动各级医疗资源、基层组织以及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产业企业等方面力量,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这也是国家政策层面首次使用“智慧养老”这一术语。
    
    
    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自身情况,纷纷出台智慧养老政策,各省市对养老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除了在各省市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及智慧养老,许多省市还专门出台了老龄事业的《“十三五”规划》,对地方的智慧养老事业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阐述。
    
    
    随着一系列养老产业利好政策的出台,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各类资本纷入涌入。资本市场自2014年开始重点关注智慧养老产业,2014年—2016年养老领域的融资额度、融资次数和平均融资额度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6年,养老行业的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发生了17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8758万美元,平均融资额度为584万美元。
    
    
    智慧养老产品研发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在“2017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介绍,从地域分布来看,江浙沪一带是智慧养老研发厂商和产品发布集中的地方,这既与当地严峻的养老现状有关,也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联。除了这些地区,北京、广东等地也涌现了不少智慧养老产品。
    
    
    智慧养老作为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问题,而我国无论在政策支持、产业研发投资热度、还是消费群体需求上,都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可能性,我国智慧养老的未来值得期待。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6
电话:+86-0755-88309165 传真:+86-0755-88309166 邮箱:ssciamsc@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5号英龙大厦4楼
备案号:粤ICP备16040645号-1